《冬青谭》系列4:不能在“主义”不同的前提下谈问题
日日新学堂的开学典礼。学堂自创办之日起,就在不断发展壮大。
提要:因为目的不同,方法便也不同。一种方法是尽量尊重个体,使个体有独立思想和思维能力,有独特感受和独特自我,所以不会耳提面命地维护纪律,不会过度灌输与训练;另一种方法则是消弥个性,强调一致、纪律、规范、服从,学习方式是认真听讲、反复练习。
不能在“主义”不同的前提下谈问题
■张冬青
2015年,五名优秀的中国教师在英国的一所顶尖公立学校柏航特中学授课的纪录片引发了关于教育的热烈争论。在我们正菲薄自己的应试教育、追逐西方的素质教育的时候,却传来了英国要向中国学习基础教育的好消息,鼓舞了从应试教育获取了利益和希望获得利益的人们。
实验的结果是,中国老师教的孩子成绩平均得到大幅提高。但是这一实验似乎以失败告终,英国人根本借鉴不到我们的经验,教师与学生的冲突、中国教育与英国教育理念上的冲突,使“取其精华”的良好愿望变成不可能。
在热闹的争论中,有中国人批判自己的,也有表扬自己的;有英国人反思自己的,也有批评我们的。其实,没有对错,单就参与实验的五十名英国学生来说,他们平时都是正常的、不错的孩子,只是在中国老师的课堂上变成了“逼疯”老师的孩子;再单就五名中国老师来说,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老师,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但为什么两个“好”,合不到一起去呢?而变成一场驴唇不对马嘴的闹剧?
究其原因,首先在于教育的目的不同。一个是培养个人,由不同的个人组成社会;一个是培养被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个人不便有统一标准,越不同越好,越多元越好;培养人才要有统一标准,否则怎么选拔呢?其次,因为目的不同,方法便也不同。一种方法是尽量尊重个体,使个体有独立思想和思维能力,有独特感受和独特自我,所以不会耳提面命地维护纪律,不会过度灌输与训练;另一种方法则是消弥个性,强调一致、纪律、规范、服从,学习方式是认真听讲、反复练习。
要说中国老师不尊重学生,老师会觉得很冤枉,因为老师真的是一心一意为了学生提高成绩,同时还要琢磨怎么让学生们开心。其实,这真不是尊重。真正的尊重,某个角度看是无情的,就像老子说的“天地不仁”与“圣人不仁”一样。尊重的前提是平等,是独立,谁也不必为了谁。凡以“为了你好”为名义的道德强势都是不道德的。所以,尊重他人的关键在于保持距离。多亲密的人也要保持一个尊重的距离。这个距离不是空间的,不是时间的,不是心理的,而是认识上的,是理性的,即别人是他自己,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他人身上,即使以爱的名义也不可以。
培养个人的教育不是不培养人才,那样的教育是让人才在个人的群体基础上自然生长出来。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是以选拔、淘汰的方式来毁灭人的,因为你或者成为功能单一的某种器,或者不成器。
也有人说,这五名老师若去英国的私立名校应该会对学生满意,因为私立名校的纪律也很严,学生负担也很重,会适应中国老师的方式。这是从表面看问题,问题的根本在于价值体系的不一致,在于教育目的的不一致。所以,从表象上去争论教育方式的优劣是没有意义的。
还有一种批评,是说西方宽松教育背后的阴谋是完成社会分层,所以我们不要上当。的确,教育起到了社会分层的作用。不过,再想想,哪个社会没有这样的阴谋?人类发展至今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高考公平是整个教育不公平的一块遮羞布。
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对自己的教育都不满意,大家都在互相学习。学习别人的时候不必自卑,别人学习自己的时候不必自傲。